达州晚报01-18 16:48 2.06万热推
自然资源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财富之源、生态之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2022年,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切实履行“两统一”职责,充分发挥“规划引领、管控约束、要素保障”职能作用,自然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取得良好工作成绩。
精编“空间规划”
死守“耕地红线”
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城市发展方向。2022年,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不断提升国土空间规划水平,加快推动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乡村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完成了达州高新区总体规划暨道路交通综合专项规划方案、达州东部经开区亭子新城近期建设区域控规、高铁站片区控规编制和达钢(老厂)片区控规审视完善工作;完成了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2个市级试点工作和第一批次9个乡镇级片区规划编制;有序推进第二批次23个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11个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启用后,我市划定耕地保护红线面积约632.3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约514.7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80.45万亩,城镇开发边界总规模达311.87平方公里。
为守好“耕地红线”,我市不断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印发了《达州市全面推行田长制实施方案》,拟定《2022年度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单位)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工作考评细则》,将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坚决守住耕地红线。2022年,我市恢复耕地约9.4万亩,其中,已纳入2021年国土变更调查2.92万亩,实现2021年度耕地总量不减少、耕地年度“进出平衡”。
立足职能职责
从严管控约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服务经济发展的同时,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坚决做好生态保护,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制度,印发《达州市卷硐片区矿山安全隐患及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实施方案》《达州市矿山生态修复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在建及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卷硐片区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初见成效。
在地灾防治方面,过去一年,我市完成治理工程或排危除险78处,共安排实施避险搬迁1088户;721处隐患点安装地质灾害自动化专业监测设备2147套,实现威胁30人以上隐患点动态监测全覆盖;开展培训4533场次、培训6.8万人次;组织各类演练1814场次、4万余人次参加。截至2022年,达州市地灾防治连续实现8年“零伤亡”。
做好要素保障
服务经济发展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要素的支撑和保障。近年来,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资源配置,大力推进批而未供土地处置,获得自然资源厅奖励规划和计划指标各800亩;土地报征已批回20360亩,包括开梁高速、营达高速、宣汉锂钾、高新数字产业园等项目;2022年土地报征单独选址项目组卷12个,已批复1个、211.278亩;土地报征城市批次用地共68个批次,按年度计划指标组卷上报51个批次、12006.0165亩,已批复5个批次、1932.597亩;按增减挂钩指标组卷上报17个批次,已批复6个批次、670.8645亩;2022年,全市供应国有建设用地382宗、20193亩。
全面深化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
一个个重大项目的建成和落地,都离不开党委政府在背后的“保驾护航”。近年来,围绕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服务、招商引资等项目,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建立健全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工作机制,印发了《关于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的通知》《关于开展重大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实施2宗、160亩“拿地即开工”项目供地;优化登记流程环节,将企业申请办理登记财产环节由2个压缩为1个;压缩登记财产时间,企业办理转移登记及抵押登记时间均压缩为0.5个工作日;推动“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平台”入驻银行服务大厅,;推行抵押登记业务通过银行便民点办理,实现贷款、登记“一站式”服务;出台了《关于破解项目建设卡点堵点难点问题推进自然资源规划领域全过程效率革命的实施办法》《市中心城区建设工程规划方案(非景观类)专委会审查工作要点》《关于明确中心城区范围内建设项目规划协同工作职责的方案》等系列惠企便民政策,使各审批事项办理提速50%以上,全年办件849件,我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接下来,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将以守护粮食安全的政治自觉,严格做好耕地保护工作;以服务发展的工作导向,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以立足长远的工作基调,务实做好空间规划工作;以造福子孙的历史责任,推进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以“人民至上”的思想高度,抓好地质灾害防治。聚焦奋力建设“一区一枢纽一中心”,以实际行动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篇章。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彦力
编辑:杨秀琴
暂无评论